再生医学网了解到,除心脏移植外,人工心脏是终末期或重症心力衰竭患者唯一有效的治疗手段。这是一种利用生物机械手段部分或完全替代心脏的泵血机能,来维持全身血液循环的医疗器械。因其研发应用涉及流体力学、电学、材料学、机械制造、临床医学等多个学科,被誉为医疗器械中“皇冠上的宝石”。
心力衰竭是各种心脏病发展的终末阶段。有数据显示,终末期心衰患者5年生存率仅为20%,与恶性肿瘤相当。对于心衰而言,药物治疗虽然有进展,但总体上只是缓解症状。外科治疗是主要治疗手段,即心脏移植和植入人工心脏。现阶段,心脏移植治疗无法满足临床需求。由于供体数量有限,手术难度大,我国大多数移植医院年移植例数在10例以下。而且,心脏移植术后,患者面临慢性排异、感染等问题。术后的抗免疫抑制剂费用也不少。
业内专家指出,要建立机械循环支持装置规范化培训体系,对手术团队开展规范化培训,比如符合指征的患者筛选、围术期处理的经验积累和推广、术后患者长期随访管理等,并要制定相应的专家共识。此外,要建立与国际接轨的机械循环支持注册登记系统,涵盖临床资料、危险因素监测、结局、医疗保险数据等,收集中国患者的临床数据。建立全国机械循环支持患者数据协作网,在保障数据安全前提下分析挖掘。
再生医学网将持续关注相关进展,希望这项技术未来能福泽更多的患者。
(备注:图片源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