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新技术 -> 立体嗅觉导航?神了!
立体嗅觉导航?神了!
时间:2020-07-09 09:21:31  作者:Annie  来源:心理所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周雯研究组和张弢研究组合作,采用视觉光流刺激和纯嗅觉气味(不激活三叉神经)进行实验,共216名受试者先后参与实验。


  嗅觉立体化学理论(stereochemical theory)是在1952年由 Amoore 提出。该理论第一次将物质产生的嗅觉与其分子形状联系起来,并首次在嗅觉研究中心提出主导气味(primary odor)的概念。Amoore 认为不同物质的气味实际上是有限几种主导气味的不同组合,而每一种主导气味可以被鼻腔内的一种相互各异的主导气味受体(primary odor receptor)感知。 Amoore 根据文献各种气味出现的频率提出了7种主导气味,包括清单气味(ethereal)、樟脑气味(camphoraceous)、发霉气味(musty)、花香气味(finty)、薄荷气味(minty)、辛辣气味(pungent)和腐烂气味(putrid)。为证明确实存在主导气味以及如何区分他们, Amoore 还进行了“特定嗅觉缺失症(specific anosmia)”试验。而后的 Guillot 对 Amoore 的实验结果分析认为,对某一特定气味识别能力缺失的特定嗅觉缺失症是因为患者缺乏其中之一主导气味受体的原因。嗅觉立体化学理论从一定程度上解释了分子形状相似的物质,气味之所以可能差别很大的原因是它们具有不同的功能基础。
  《指环王》中,甘道夫追随着他的鼻子穿过漆黑的莫利亚矿坑,灵敏的嗅觉帮助远征队找到了前进的方向。与电影不同,生活中人们并不信赖嗅觉。一般认为,视觉和听觉提供了导航的线索,大脑藉由双眼和双耳信息输入间的微小差异构建了立体知觉并指引了空间定位。人的双鼻的采样空间相距3.5cm且不重叠,鼻间的气味浓度差异能否构成方位线索呢?
  再生医学网了解到,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周雯研究组和张弢研究组合作,采用视觉光流刺激和纯嗅觉气味(不激活三叉神经)进行实验,共216名受试者先后参与实验。视觉光流模拟了观察者以5m/s的速度朝一群光点团的运动,观察者需要依据光流模式判断自己是在朝向左侧还是右侧行进;鼻腔两侧分别暴露在不同浓度的玫瑰或香草气味中。
  研究结果显示,适度的鼻间气味浓度差可有效偏移个体的自身运动方向知觉,使其认为自己在向气味浓度更高的那侧行进。这一效应依赖于鼻间气味浓度的比值,而非鼻两侧气味浓度的数值差异,且发生在主观意识层面之下,受试者并不能报告哪一侧鼻腔闻到的气味更浓。
  研究表明,人类拥有“立体嗅觉”,它在意识层面下指引我们的导航,这为人类嗅觉虚拟现实系统的设计和发展提供了思路。
      (备注:图片源自网络。)
关键字:嗅觉导航
反馈
版权所有2012-2019 组织工程与再生医学网 保留所有权利
京ICP备1101368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