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探讨肿瘤坏死因子(TNF-α)在鼻息肉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采用S-P免疫组化法对31例鼻息肉患者和25例正常鼻甲黏膜组进行TNF-α检测。结果 TNF-α在鼻息肉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TNF-α存在于鼻息肉组织的微环境中,对鼻息肉的发生、发展变化起重要作用。....
鼻息肉是耳鼻喉科常见病,是鼻腔一种良性占位性病变,复发是其主要特点。2003年至2006年我院对106例双侧鼻息肉患者采用了功能性鼻内窥镜手术联合32P敷贴的综合治疗方法,收到了满意的效果,报告如下。....
患者,女,50岁,因“鼻塞6个月”入院。患者6个月前无诱因出现左侧渐进性鼻塞,无鼻出血、头痛。曾行抗炎治疗无效。入院查体:左下鼻甲慢性充血肿大,左中道见一红色表面光滑的肿物自筛顶垂下向后至后鼻孔。中隔棘状右偏。鼻内镜见:左后鼻孔见一表面光滑红色肿物,肿物与中隔、中甲后端广泛融合,无明显界限。咽鼓管咽口未受挤压。入院后诊断:“鼻腔肿物性质待查”。....
患者,女,69岁,因鼻阻8个月,鼻出血1年伴头痛入院。检查:右鼻腔紫红色肿物,后鼻孔可见肿物,颈淋巴结不大。CT示右侧筛蝶窦、上颌窦密度增高。病理报告恶性黑色素瘤。给予行右上颌窦根治,术后加化疗及放疗。6个月后死亡。病程不到2年。....
病人,男,62岁。因鼻出血、嗅觉减退1年,鼻息肉术后18 d,于2005年10月15日入院。病人于1年前无明显原因出现鼻腔出血,右侧为重,反复发作,最初每次出血量约10 mL,1月前增至100 mL,为鲜血,混有血凝块,伴鼻塞,嗅觉减退。无发热,无头痛、头晕及视物不清。鼻腔冠状位CT平扫:鼻中隔右偏,右侧鼻腔内为软组织密度影并向鼻咽突入,密度均匀,不能分辨上中下鼻甲,其周围骨质吸收变薄。双侧上颌窦、蝶窦黏膜肥厚,以右侧为著。....
选择我院2006年5月至 2008年4月收治的泪囊鼻腔吻合术后复发再手术的22例、 26眼,其中男5例、6眼,女17例、20眼; 19~69岁,平均41岁。术后复发至本次手术时间2个月~13年。眼部表现:溢泪26眼,脓性分泌物22眼。患者术前均行鼻腔详细检查,发现鼻中隔偏曲5例。行泪道冲洗,均示鼻泪管阻塞,其中脓性分泌物较多21例,5例立即返流,没有或仅有很少分泌物。全部加行泪囊碘油造影X线摄片,21例显影良好,5例显影提示泪囊萎缩。....
2004年3月至2006年8月共收治经内科初步检查无异常发现、药物治疗不佳的头痛患者200例。排除鼻出血、鼻前庭炎、急性鼻炎、鼻腔良恶性肿瘤、药物性鼻炎等常见引起头痛的病例后,对患者行硬质鼻内镜检查,对具有鼻腔结构异常体征的患者予以登记,筛选出43例同时具有鼻腔结构异常体征又有头痛的患者,其中男18例,女25例,12 65岁,采用CT检查结合鼻内镜技术, 分析鼻腔结构的异常。应用鼻内镜微创技术纠正鼻腔解剖异常的部位。....
鼻腔粘连多继发于鼻腔、鼻窦手术及鼻外伤后,临床表现多为持续性鼻阻塞、头痛、流脓涕等鼻炎及鼻窦炎症状,传统的手术分离容易再次粘连。鼻内镜及等离子低温消融技术的出现为鼻腔粘连的治疗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我科2001年2月~2004年8月采用鼻内镜下等离子低温消融治疗鼻腔粘连12例(17侧),并全部完成了4周以上复诊,随访6个月以上,现总结报告如下。....
目的 采用鼻内镜下鼻腔泪囊开放术治疗慢性泪囊炎。方法 对35例慢性泪囊炎患者,采用经鼻内镜下鼻腔泪囊开放术,开放的泪囊黏膜瓣与鼻黏膜用银夹固定或用白云胶粘合在一起,术后定期冲洗泪道及清理鼻腔。 结果 35例慢性泪囊炎患者,经过6个月随访溢泪消失,冲洗泪道通畅,泪囊造影剂顺利进入鼻腔。 结论 鼻内镜下鼻腔泪囊开放术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一种较好的手术方式。....
目的 探讨自制水囊在内镜鼻窦手术后窦腔的填塞止血效果。方法 对96例鼻窦手术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将治疗组窦腔给予自制水囊填塞止血,对照组窦腔给予传统的碘仿纱条填塞止血。结果 采用自制水囊填塞止血术后反应轻、取出时患者痛苦小、出血少、面部肿胀、麻木时间短、愈合快。结论 内镜鼻窦手术后应用自制水囊填塞止血,具有操作简单、经济实用、效果明显、适应证广等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