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多发生于老年人,造成椎体压缩,脊柱曲度和高度发生改变,常伴有中重度腰背疼痛。一些传统的治疗方法,如长期卧床保守治疗及开放手术治疗,都存在较大的弊端[1]。近年来,经皮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在治疗椎体骨质疏松性骨折方面显示了其突出优势[2]。总结本院采用PKP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经验,报告如下。....
[目的]探讨肩关节脱位手法复位的严重并发症的原因和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肩关节脱位复位时严重失误10例。其中造成肱骨解剖颈骨折7例,臂丛神经损伤2例,腋动脉损伤1例。[结果]6例切开复位内固定,其中1例因肱骨头对位不良导致肱骨头坏死,2例神经探查,1例死亡。[结论]肩关节脱位医源性并发症后果严重,术前要认真阅读分析影像资料,在良好的麻醉下复位,复位手法准确,失误后要及时手术有效固定可以防止严重后果的发生。 ....
[目的]分析比较加压空心钉与动力髋螺钉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7月~2006年12月接受加压空心钉或动力髋螺钉固定治疗且有完整资料的152例老年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采用加压空心钉固定68例,动力髋螺钉固定84例。比较两种固定方法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及术后并发症、术后1年功能恢复情况等方面的结果。[结果]对于老年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与动力髋螺钉固定相比,加压空心钉固定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两者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对于EvansⅠ、Ⅱ型骨折的患者,在骨折愈合时间及术后并发症、术后1年功能恢复情况等方面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而对于Ⅲ、Ⅳ型骨折的患者,两种内固定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对Ⅰ、Ⅱ型骨折和全身情况差的患者宜采用加压空心钉固定;动力髋螺钉适用于全身情况尚可及Ⅰ~Ⅳ型骨折的患者。 ....
[目的]分析数字化影像学技术辅助研制生物支架的可行性,评估构筑生物支架的方法。[方法]通过对宿主部位图像扫描,获取该区域解剖数据,对相邻层匹配轮廓间三维表面进行重构来确定支架形貌,以纳米级无机成分为单位,附于壳聚糖及聚己内酯等天然-有机成分,研制纳米复合支架。观察支架形貌、测定支架的孔隙率、亲水性及降解力学特性。[结果]图像三维重构可提高支架外部轮廓的精确度,减少单纯理化制备过程的参数误差,使支架空间三维布局更加合理,孔径200~350 μm,孔隙率88.6%±0.43%的支架拥有稳定的降解速率及良好的亲水表面,可达到工程化骨支架的力学要求,能作为骨再生修复的载体框架。[结论]数字化影像学技术研制的支架具有稳定的理化性征,能解决与宿主部位相匹配的难题,具有潜在的研究空间。 ....
从战伤救治的实际需要出发,我校自九十年代以来,在《手术学基础》亦称动物外科的课程中,增加了模拟四肢与腹部火器伤的教学,并设计了相应的火器伤动物模型。通过多年的实践,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目的 探讨火箭兵踝关节军训伤的特点及治疗对策。方法 回顾分析344例踝关节军训伤的伤情特点、治疗方法及预后,并对疗效进行比较。结果 经6~12个月的随访复查总优良率89.5%,其中非手术治疗组总优良率89.3%,手术组总优良率 91.3%;Ⅲ型韧带扭伤采用手术治疗优良率较高。结论 火箭兵踝关节军训伤以外侧韧带扭伤多见;Ⅲ型韧带扭伤及Ⅲ型骨折易导致慢性踝关节不稳或创伤性关节炎,Ⅲ型韧带扭伤采取积极的手术治疗可大大改善预后。....
[目的]讨论寰枢椎不稳围手术期的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的研究了20例患者的围手术期治疗策略,其中男17例,女3例;年龄21~65岁,包括齿突骨折6例,枢椎椎弓根骨折4例,寰枢椎半脱位10例(包括游离齿突3例,陈旧性齿突骨折1例)。[结果]20例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6个月~6年,平均1.8年。JOA评分标准术后改善率87.03%。[结论]寰枢椎不稳围手术期治疗策略的选择对术后的康复及愈合具有重要的影响。 ....
[目的]探讨后路椎板开窗减压并钉-棒内固定治疗腰椎爆裂性骨折伴不全瘫的临床效果。[方法]对48例腰椎爆裂性骨折伴不全瘫患者采用后路椎板间开窗减压、椎弓根螺钉固定,椎板、关节突及横突间植骨治疗,其中单侧椎板开窗28例、双侧椎板开窗减压20例。随访椎管内减压情况、椎体高度和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所有患者椎管减压充分,椎体前缘高度由术前平均48.5%矫正到术后93.2%,后凸角(Cobb′s角)由术前的平均28.5°矫正到术后的平均6.5°。37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0~24个月,平均15个月。神经功能按Frankel分级,术后有1~3级恢复,X线片未见椎体高度及脊柱成角加重。[结论]经后路椎管减压钉-棒固定治疗腰椎爆裂骨折伴不全瘫,可同时解决脊髓或/和神经根减压和脊柱稳定的问题,在正确选择适应证的情况下,可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
[目的]探讨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加椎体间植骨术治疗腰椎滑脱症的临床疗效。[方法]从2002年10月~2008年10月,采用后路椎管减压、椎体间植骨加椎弓根钉棒系统固定术。其中男14例,女28例。年龄31~65岁,平均45岁。退行间植骨加椎弓根钉棒系统固定术18例。[结果]术后所有病例均经随访,时间为2~5年(平均3年)。根据Nakai评分标准,优25例,良15例,可2例,优良率达95%。[结论]后路椎管减压、椎体间植骨加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固定术方法切实可行,用于治疗腰椎滑脱症临床效果良好。....
【摘要】 [目的]探讨后路半椎体切除、器械矫正内固定治疗先天性脊柱侧凸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2年7月~2006年12月,后路半椎体切除、器械矫正内固定治疗先天性脊柱侧凸39例,男22例,女17例;平均年龄8.3岁(3~15岁)。完全分节性半椎体30例,部分分节性半椎体9例。内固定器械包括ISOLA 16例、CD-Horizon 10例、MOSS-Miami 10例、TSRH 3例。术前后摄站立位全脊柱正侧位片,观察手术前后侧凸的矫正率及躯干平衡情况。[结果]术后随访1~4.5年,平均2.8年,术前冠状面Cobb’s角平均48°,术后13°,末次随访平均13.2°,平均矫正率70.2%。矢状面Cobb’s角术前平均39°,术后12.1°,末次随访12.7°,平均矫正率68.7%。所有患儿植骨融合牢固,躯干平衡良好。无神经系统并发症,无植入物折断及松动、无感染等并发症,1例出现曲轴现象。[结论]后路半椎体切除、器械矫正内固定对先天性脊柱侧凸是一种安全、有效的矫治方法。先天性脊柱侧凸应提倡早期手术矫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