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睑下垂是眼科和整形外科常见疾病,上睑提肌功能不全或丧失,致上睑部分或全部遮住瞳孔,影响美观及视觉功能。
额肌瓣下移经眼轮匝肌后睑板悬吊术是治疗重度上睑下垂常用方法。自2000年8月我院用此方法矫治重度上睑下垂患者15 例,取得满意效果。
....
目的 探讨皮瓣在伴有软组织缺损的断指再植中的应用。方法 断指伴有软组织缺损病人54例76指,再植同时根据软组织缺损的部位和伤情采用不同皮瓣进行修复。结果 76块皮瓣中71块成活,76指中再植成活69指,保存了患指长度,为患指获得良好的外形和功能奠定了基础。结论 伴有软组织缺损的断指再植,根据伤情采用不同皮瓣进行修复,经临床应用证实是可行的。....
目的:报道一种以第2掌背动脉远端皮支皮瓣修复示、中指中、近节皮肤缺损的方法。方法:应用第2掌背动脉远端皮支皮瓣治疗示、中指中、近节皮肤缺损12例,皮瓣面积为1.5cm×3.0cm~2.5cm×5.5cm。结果:12例中有11例完全成活,外形满意;1例出现皮瓣远侧部分坏死,经换药后愈合。结论:第2掌背动脉远端皮支皮瓣血供可靠、操作简便,是修复示、中指中、近节皮肤缺损的理想皮瓣之一。 ....
目的 探讨带掌背神经的腕掌背侧逆行岛状皮瓣再造手指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设计两条相邻掌背动脉及带掌背神经的腕掌背侧逆行岛状皮瓣,利用废弃手指的骨肌腱支架,或游离骨骼移植,再造有感觉的手指。结果 再造手指18例,其中3例是手指脱套伤,获得成功,切取皮瓣最大面积达9 cm×8 cm。18例术后随访3个月至2年,术后7周左右再造手指的痛觉恢复,感觉在S3以上者为89%,其两点分辨觉为5~10 mm。术后再造手指外形满意,感觉恢复接近正常,运动功能恢复到可完成日常活动。结论 应用带掌背神经的腕掌背侧逆行岛状皮瓣手术简单实用、成活率高、损伤小、术后的手指有感觉且外形较好。....
[摘要]目的 检测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5-羟色胺(5-HT)在病理性瘢痕及正常皮肤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与病理性瘢痕增生及痛痒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技术对痛痒、非痛痒的病理性瘢痕和正常皮肤组织中iNOS、5-HT的表达及分布情况进行检测,并采用图像分析法对检测结果进行半定量分析。结果 痛痒的瘢痕组织与正常皮肤组织相比,iNOS、5-HT的表达均显著升高( F=25.47、44.92,q=4.39、4.43,P <0.01);非痛痒的瘢痕组织与正常皮肤组织相比,iNOS表达显著升高( q=3.96, P <0.01),5-HT表达差异无显著性( q=2.64,P >0.05);痛痒的瘢痕组织与非痛痒的瘢痕组织相比,5-HT的表达显著升高( q=3.92,P <0.01),iNOS的表达差异无显著性( q=2.71,P >0.05)。结论 iNOS 可能与病理性瘢痕的形成有关,其增高可能促进瘢痕的增生;5-HT可能与病理性瘢痕的临床痛痒症状有关,其增高可能导致病理性瘢痕临床痛痒症状的发生。....
患者,男,25岁,因工作时不慎跌入工业冷却池(20m×1.5m×1.5m)中被热水(水温约97℃)烫伤全身,总面积达100%,其中深Ⅱ度以上面积94%(Ⅲ度创面位于双下肢,面积35%),浅Ⅱ度创面5%位于头面部,Ⅰ度1%位于双脚,伴有口腔、鼻腔黏膜烧伤。入院时患者神志模糊,口渴明显,心率快,四肢冰冷,尿少。入院诊断:(1)100%特重度烧伤;(2)烧伤性休克;(3)急性肾功能不全(肾前性)。入院后给予快速补液、镇静止痛、保暖、生命体征监测、每小时尿量监测、气管切开,待休克改善后给予创面清创、双上肢及躯干包扎,头、颈、面、会阴部及双下肢暴露保痂,大型烧伤治疗仪、流体悬浮治疗装置治疗,保护各重要脏器功能。....
目的 :通过对深II度烧伤创面愈合时间的临床观察及相关对比分析,探讨贝复济喷剂(b-FGF)外用对创面愈合时间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1999年1月至2006年6月188例单纯小面积深Ⅱ度烧伤患者,以不同时期应用的烧伤创面外用药作为对照,并分A、B、C三组,观察并分析贝复济喷剂外用对烧伤创面愈合时间的影响。结果:2005年7月-2006年6月,合理使用贝复济组,深Ⅱ度烧伤创面愈合时间缩短为(16.76±1.61)d,未使用贝复济组,深Ⅱ度烧伤创面愈合时间为(21.79 ± 3.93)d。结论:单纯深Ⅱ度烧伤创面外用贝复济喷剂能明显缩短创面愈合时间,疗效确切。....
面部作为人体美学的集中体现部位,如其遗留明显瘢痕将对患者身心造成较大影响。如何提高面部瘢痕治疗效果,使其达到“有而不显”是整形外科的永恒目标之一。作者自2003年7月起,以SMAS折叠结合外用Dermabond(多抹棒)粘合治疗面部瘢痕共53例,取得了较好的美学效果。....
白介素24(interleukin 24, IL.24)基因是新发现的肿瘤抑制基因,是Jiang等[1]在1995年应用干扰素β(IFN.β)和紫花欧瑞香素(MEZ)处理黑色素瘤细胞发现的,最初被命名为黑色素瘤分化相关基因(melanoma differentiation.associated gene.7, mda.7)。后来,人们从其结构分析、染色体定位、碱基序列同源性及细胞因子样特性等方面综合考虑,在2001年将mda.7归于IL.10家族,并正式命名为IL.24。IL.24能选择性、高效地抗肿瘤,调节免疫系统,已成为当今人们研究的热点。基因治疗是指通过基因转移的方法达到基因替代、修正或基因增强的目的。现就IL.24在肿瘤基因治疗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