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基于他们于2006年发现的压电电子学效应,发明了具有全新结构的晶体管,并首次研制出由大规模三维压电电子学晶体管阵列组成的,具有柔软、透明和主动自适应性能的压力传感成像芯片。......
生物谷网站编辑 2013-07-02 11:06:41
1996年,科学家首次发现了一种名为“候选门TM6”的细菌。这种细菌广泛存在于水环境中,却无法在实验室中培养,除了其标志性的16S基因外,科学界对它的生命活动特点几乎一无所知。......
生物谷网站编辑 2013-07-02 11:04:20
关闭基因是癌症和其他疾病靶向治疗的一个重要目标。此外,关闭基因能使研究人员更多地了解细胞的运作机制,这对于揭开驱动正常发育及疾病进程的生物化学信号通路和相互作用的秘密,是一个关键。......
生物谷网站编辑 2013-07-02 10:59:58
四氢异喹啉,尤其是其构型受限的多环衍生物(如阿朴吗啡等)是多巴胺受体最经典的激动剂骨架。近年来,张翱研究员课题组与神经药理镇学初研究员课题组合作,通过对四氢异喹啉多环骨架进行合理的环系增减和官能团跃迁,发现在四氢异喹啉多环骨架中存在一个5-羟色胺1A受体结合区域,进而利用多巴胺受体和5-羟色胺受体的杂泛性设计得到多靶点药物。......
生物谷网站编辑 2013-07-02 10:57:20
胶体纳米粒子的“自下而上”自组装是纳米材料领域的热点研究内容,在纳米尺度内调控粒子的自组装过程,对研究粒子之间的近场相互作用、制备功能纳米材料及发展纳米器件等具有重要意义。......
生物谷网站编辑 2013-07-02 10:52:30
分子反应动力学的研究从气相小分子体系扩展到更为复杂的凝聚相生物分子体系、与分子生物学等领域形成交叉,是化学动力学研究领域蕴含机会和富有挑战的方向之一。......
生物谷网站编辑 2013-07-02 10:50:18
神经元晶体管(vFET)作为一种多功能、智能化的晶体管,在人造神经网络应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这类晶体管是通过电容耦合效应计算多端输入信号的加权和,来控制晶体管的导通和截止,能量消耗少,非常类似于人工神经元器件的工作模式。......
生物谷网站编辑 2013-07-02 10:48:34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凯斯西储大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技术从而能够直接将皮肤细胞转化为在患有多发性硬化症、大脑性麻痹和其他髓鞘疾病的病人体内遭受破坏的脑细胞.......
生物谷网站编辑 2013-07-02 10:46:39
据美国《MIT技术评论》近日报道,科学家在最新出版的《自然·纳米技术》Nature Nanotechnology上发表论文称,包覆有红细胞膜的纳米粒子可去除体内毒素,能够用于对抗细菌感染。......
生物谷网站编辑 2013-07-02 10:44:55
据物理学家组织网近日报道,美国能源部布鲁克海文国家实验室科学家开发出一种DNA“连接器”,能像绳索一样把纳米棒规则地连接一起,形成一种“绳梯”似的带状结构。......
生物谷网站编辑 2013-07-02 10:43:36
版权所有2012-2019 组织工程与再生医学网 保留所有权利
京ICP备1101368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