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参与此次中西医结合双心医疗模式学术研讨会的保定中药制药有限公司总经理施金锋先生说,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初期,周恩来总理指示医务界要重点解决影响中国人民寿命的两大病:一是心脏病,二是老慢气。在这种形势下,作为河北省心血管病防治研究基地的保定成立了“冠心静观察协作组”,在汇集多位中医药名家宝贵经验的基础上,研制成功了“冠心静”并得到了中医名家冷方南的肯定。并与同一时期北京降压零号齐名,有“北京降压零,保定冠心静”的美誉。值得强调的是,冠心静由九味纯植物药组成,在组方上融合了复方丹参制剂、速效救心丸等传统冠心病用药物的优势,并特别增加了具有心理舒缓功能的成分,能够调节血脂,有效控制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等疾病的进程,符合冠心病二级防治指南提出的ABCDE原则,为冠心病合并心理疾患患者提供了新的选择。客观地说,保定中药虽然因种种原因并未在全国市场上广泛推广冠心静,但在过去的三十余年中,临床实践应用显示了冠心静卓越的长期用药安全性。随着学术界越来越关注冠心病患者的心理疾患问题,冠心静作为祖国医学瑰宝之一也必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的陈可冀院士曾撰文指出:“在业界相当多的人对介入治疗顶礼膜拜,忽视了药物在冠心病治疗中的基础作用。强化冠心病二级预防策略,包括介入后的并发症等问题,结合活血化瘀等相关方药的合理使用,可使相当部分患者从药物治疗中获益,当然,也需要在这方面做更科学的探讨和研究。”陈院士说,“中医药治疗注重机体的“和谐健康”,中医药事业的发展也当然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健康地发展。中西医两种医学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两种医学的优势互补,会更有效地提高疗效,促进机体康复。”
中国老年学会心脑血管病专业委员会资深专家,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吴印生教授谈到,随着“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心血管的心身关系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在多数心血管疾病,特别是高血压、冠心病,在发病中既有生物因素,也有心理、社会因素,在临床症状方面,既有躯体症状,也有心理症状,常有情绪的焦虑和抑郁。心理不平衡可促成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反过来,心血管疾病又可进一步造成心理紧张、失衡,互相影响,可见心理因素在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中的重要性。当前市场上中成药(冠心静)在治疗冠心病的同时,具有镇静抗焦虑的疗效,能够做到“心脏好,心情也好”的双重功效,是治疗“双心病”的理想药物。
中西医结合双心医疗模式学术研究会的发起人胡大一教授强调,中国康复医学会心血管病专业委员会并将继续成立系列研究会,持续推进心血管疾病的康复和预防,为患者提供全面的治疗和优质的医疗服务,包括五个处方:运动处方、营养处方、心理处方、药物处方、和戒烟处方,从而推动中国康复事业的不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