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是我国最早开展器官移植的医院之一,从老一辈专家黄洁夫、郑克立的带领下,到如今的广东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获得者何晓顺,已完成了各种器官移植5000余例。 本文为您节选了器官移植五个最。
年龄最小:为仅3个月的患儿“换肝”
2006年,中山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器官移植中心为一名年仅3个月的先天性胆道闭锁患儿实施“单段”肝移植,为国内首例活体单段肝移植,同时创造了国内最小患儿肝移植的记录。
活体单段肝移植一直受困于供体的肝脏太大和器官短缺两个难题,因此技术难度高,操作复杂,我国尚无报道。手术前经过对肝脏供体(婴儿的姨母)进行了详细的检查评估。精确切取其姨母肝脏的一小块,植入了患儿的体内。
器官最多:一次移植肝脏、胰腺、十二指肠、小肠
2004年,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器官移植中心接收了一名胰腺囊腺癌患者,肝脏、胰腺等均需移植,但多次移植不仅手术时间长、创伤大、术后带来的抗排斥反应更是会直接危及患者生命。如果不进行手术,极有可能短期内死亡。
最终,专家组做出了一个“艰难的决定”,一次性为患者施行了上腹部器官切除(肝脏、胆、胰腺、脾脏、胃、十二指肠、部分小肠及大、小网膜)与器官簇(肝脏、胰腺、十二指肠、部分小肠)的移植,手术涉及的器官多达9处,一次性切除9处器官,一次性植入4个器官,成为亚洲首例存活的器官簇移植,被评为“2004年中国医药科技十大新闻”。
更令人惊奇的是,术后,以何晓顺教授为首的专家团队发现,外科教科书一直强调“多器官移植”将带来更大的排斥反应表述有误。因为这名患者不仅没有出现剧烈的排斥反应,排斥反应甚至远远小于单个器官移植。这一发现彻底打破了教科书多年以来的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