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立医院作为我国医疗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该起体系中发挥着“基石”作用。虽然大多数公立医院并不以盈利为目的,但毋庸置疑的是,公立医院同样需要良好的运营。这是因为,只有公立医院运营顺畅,才能够不断强化其在医疗体系中“定海神针”般的地位。
再生医学网获悉,近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官网发布了
《公立医院运营管理信息化功能指引》。结合2018年发布的《全国医院信息化建设标准与规范(试行)》与2021年发布的《医院智慧管理分级评估标准体系(试行)》,我们不难发现该《指引》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从医院运营管理体系角度划分医院信息化建设
运营管理框架是运营管理体系顺利建立的主要支撑,《指引》把医院运营管理体系分为三个层次:运营管理决策层、运营管理应用层和运营管理支撑层,充分体现系统互联、数据共享和业务协同。
建立医院运营管理体系必须有医院医疗服务和医疗管理信息化基础,应对标《国家医疗健康信息互联互通标准化成熟度测评》三级、四级要求,建设数据基础域、基础管理与集成域。
业务活动域包括
医疗服务、医疗管理、临床科研、临床教学、疾病预防等业务功能,在《指引》中没有展开描述,但却是运营管理应用层的重要数据来源,是业务活动与资源配置管理活动深度融合的前提。
公立医院运营信息化功能框架图大篇幅展示了综合管理域、财务域、资产域、人力域、事项域的功能模块,是对《关于加强公立医院运营管理的指导意见》文件中“明确运营管理重点任务”的信息化落地。
而运营管理决策层也就是运营管理决策域,包括资源与流程监控分析、专项运营分析、综合运营决策分析的详细功能模块,则是《意见》中“(十)提高决策质量”的信息化具体要求。
因此,我们可以把《指引》中的运营管理信息化功能阐述,看作给出了《意见》中运营管理体系构建的明确的要求和信息化实现的方式。
二、业务活动与经济活动的集合、统一:业财融合
部分公立医院长期受传统财务管理理念和固有管理模式的影响,把财务管理作为推动整个运营管理的重要执行部门。财务部门在承担会计核算、财务分析工作的同时,也从财务视角搜集、整理和分析相关
医疗运营管理指标。这种方式容易造成注重结果性数据而忽视业务流程的参与。
《指引》虽然没有展开医疗服务等业务活动,但指出了业务活动和经济活动的密不可分,而运营管理信息化是实现业务管理和经济管理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的重要支撑和基础保障,建设过程中应将两者的流程管控和管理要求进行整体设计,有效衔接,融会贯通,实现业财融合。
《意见》指出,医院运营管理部门应配备具有财务、审计、人事、医疗、护理、物价、医保、信息化、工程技术等知识背景的人员。医院运营管理不只是财务管理,而是以全面预算管理和业务流程管理为核心,以全成本管理和绩效管理为工具,对医院内部运营各环节的设计、计划、组织、实施、控制和评价等管理活动。
三、数据源是数据应用的基础和核心
《指引》指出,数据是核心资源,而我们正处于数字化时代,数据的产生、采集、统计、分析反过来也影响着医疗服务模式、运营管理形态的迭代更新。而《意见》指出,建立运营管理系统和数据中心,实现资源全流程管理,《指引》给出了数据管理和数据治理的要求。
信息化是当今各行业的主流发展方向,医疗体系,尤其是公立医院自然也不例外。对此,
再生医学网表示,随着该项政策的出台,相信将有助于加强我国公立医院的信息化程度,从而推动公立医院发展速度,并最终让更多的患者能够从中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