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医改浪潮兴起,医务人员薪资问题再次被摆到台面上,“付出多、回报少”被不少业内人士诟病。诚然,相较于发达国家而言,中国医务人员薪资普遍偏低,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医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任其发展,或将会对我国医疗服务体系造成不良影响。
再生医学网获悉,近日,国家卫健委召开新闻发布会,并提到“要适当地提高低年资医生的薪酬水平,合理确定不同岗位人员的收入差别,逐步提高人员薪酬中固定部分的比例,稳定医务人员收入预期。”
一是要解决水平问题
合理确定、动态调整公立医院薪酬水平,按照「两个允许」要求,根据当年医疗服务收入扣除成本,并按规定提取各项基金以后,合理追加薪酬总量,不计入总量核定基数,让薪酬的核定机制更加灵活、更加符合实际。
通过改革,逐步提高公立医院人员支出占业务支出的比例。
二是要解决结构问题
更加注重发挥薪酬制度的保障功能,逐步提高人员薪酬中固定部分的比例,稳定医务人员收入预期。
避免绩效部分的比例过大带来的逐利倾向,维护公立医院公益性。
三是要解决来源问题
大力推广三明医改经验,完善公立医院外部经济政策,按照腾空间、调结构、保衔接的路径,常态化、制度化推进药品和耗材集中带量采购,腾出的空间用于动态调整医疗服务价格,支持医院优化收入结构,为薪酬制度改革拓宽经费来源渠道。
四是要解决分配方式问题
在核定的薪酬总量内,公立医院可自主设立薪酬项目、自主分配。
医院要用好自主权,要实行以岗定责、以岗定薪、责薪相适、考核兑现,要逐步建立体现岗位职责和知识价值的薪酬体系。
要适当地提高低年资医生的薪酬水平,合理确定不同岗位人员的收入差别,充分调动医院医务人员积极性。
不同于其他工种,医务人员前期往往需要付出十倍乃至百倍艰辛,才能够取得从业资格,但与这份艰辛努力相比较,其薪资待遇却显得有些“可怜”。对此,
再生医学网表示,适当提高医务人员薪资待遇已成为社会共识,唯有尊重人才,才能够推动行业良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