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密克戎来袭,各地感染人数激增,医疗机构接诊压力也与日俱增。为避免发生医疗挤兑,各地医疗机构在筹集抗疫医疗物资的同时,也必须贯彻落实
医疗分诊制度。唯有如此,才能够将宝贵的急诊医疗资源留给真正需要的人群,才能真正实现疫情防控平稳过渡。
再生医学网获悉,近日,国家有关部门印发了
《以医联体为载体做好新冠肺炎分级诊疗工作方案的通知》。
《通知》要求,按照“健康监测、分类管理、上下联动、有效救治”的原则,以地级市、县为单位,按照分区包片原则,规划覆盖辖区内所有常住人口的若干网格,每个网格内组建1个医联体(包括城市医疗集团和县域医共体),实现发热等新冠相关症状患者的基层首诊、有序转诊。
分级原则
无症状/轻型:居家隔离+口服药治疗+健康状况监测;
普通型:转诊至医联体对应的亚定点医院;
重型/危重型/血液透析:转诊至医联体对应的定点医院,危重型收治于ICU病房,重型收治于亚ICU病房,需血液透析的收治于普通病房;
以基础疾病为主的重型、危重型病例:转诊至医联体牵头医院或与其协作的三级医院;
如此一来,实则对各级医疗机构的新冠肺炎处置能力和承接能力提出了新要求。
为此,针对各级医疗机构科室建设、救治设备与物资储备等方面,通知做出了对应规定。
《通知》指出:
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具备条件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乡镇卫生院均要设置发热诊室(门诊),发热诊室要有具备执业医师资格人员,完善消毒、检查检验、应急抢救等相应设备和药品配置,具备预检、分诊、筛查功能。
提高医联体牵头医院新冠肺炎患者救治能力,加快推进ICU病房、缓冲病房、可转换ICU床位建设。
要充分发挥信息化的支持作用,实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乡镇卫生院发热诊室(门诊)远程医疗全覆盖,加强医联体内各医疗机构门诊电子病历互联互通,推动有序双向转诊等等
我国医疗资源总量虽较为丰富,但也存在明显的地域差异,特别是对于广袤的乡镇农村地区而言,其医疗资源更为匮乏,难以在短时间内满足感染患者的救治需求。对此,
再生医学网表示,国家有关部门应结合实际情况,通过政策制定来解决各地医疗资源差异过大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