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病受伤,人们的第一反应肯定是去医院,但对于危重症患者而言,每分每秒都显得异常宝贵,甚至攸关其生命安危。为充分利用急救时间,尽量保全患者生命,院前急救措施便应运而生。在长期的实践中,针对
院前急救,许多医疗机构还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
再生医学网获悉,为进一步做好院前医疗急救服务保障,提升院前医疗急救服务能力和效率,国家卫健委于近日印发了进一步加强院前医疗急救服务工作的通知。
一、扩容院前急救资源
各地要结合本地人口规模、年龄结构、新冠疫情进展情况,加大院前医疗急救车辆和人员配置力度,进一步扩容120电话线路,提高呼叫接听率和服务满足率。同时,加强院前医疗急救医务人员、驾驶员、调度坐席等后备力量建设,以网络医院依托形成急救车辆、人员的机动力量,满足急危重症患者的转运需求。
二、完善120电话分流机制
充分发挥
互联网医疗服务的积极作用,鼓励医疗机构提供24小时线上咨询,为患者提供就医、心理咨询、用药指导等服务。开设24小时日常咨询类和非急救电话专线、在政府门户网站开通留言专栏等方式,为群众提供健康咨询服务,倡导非急救不拨打120。
三、积极动员社会力量开展非急救患者转运
组建非急救患者转运工作专班,动员公交公司、第三方运输企业等社会力量,提供非急救转运服务。开设非急救转运热线电话并及时向社会公布,保障普通患者就医转运需求,缓解120院前医疗急救的转运压力。
四、畅通急危重症患者就医全流程绿色通道
做好院前医疗急救与医院急诊的衔接,指导医疗机构在急诊、发热门诊配置足够的担架车和轮椅,确保转运车辆送达的患者能够及时转接,不占用转运车辆及担架资源。理顺急诊与院内收治流程,畅通急诊患者快速分诊收治通道,提升住院患者收治效率。依托医联体建立患者上下转诊机制,将三级医院适宜下转的患者,及时转诊至二级医院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提高床位周转使用效率。
发挥信息化的积极作用,建立院前医疗急救与院内急诊、院内急诊与各专科、以及医疗机构之间转诊的的信息互联共享渠道,加快患者信息转递,提升医疗服务效率,支撑一体化的医疗服务模式。
对于危重症患者而言,通过院前急救能够大大降低患者的死亡率,因此值得在全国范围内大力推广,但需要指出的是,许多地方医疗机构对于院前急救了解不够透彻,也缺乏相关的经验。对此,
再生医学网表示,随着该项政策的推出,相信能够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