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许多人的刻板印象里,护士,只能算是“边缘角色”,其重要性远无法与医生相提并论,甚至就连一部分医务工作者也抱持此想法。但随着我国医学水平提升,临床治疗与护理结合程度加深,护士的工作价值也得以彰显。但与此同时,护士的工作待遇却仍显“廉价”。
再生医学网获悉,近日,吉林省有关部门印发了
《吉林省护理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明确扩大护士队伍总量,保障护士合法权益。
创新护士岗位管理
《规划》提出,要推动医疗机构建立完善护理岗位管理制度,按照要求在护士岗位设置、收入分配、职称评定、管理使用等方面,对编制内外护士统筹考虑,实现护士从身份管理转变为岗位管理。健全完善护士队伍激励机制,实施科学的护士评聘考核和绩效考核,强化临床导向,引导护士立足护理岗位,深耕临床护理实践,努力提高业务水平。绩效考核结果与护士岗位聘用、绩效分配、奖励评优等挂钩,向临床一线护士和基层护士倾斜,多劳多得、优绩优酬,充分调动护士积极性。
《规划》明确,要进一步贯彻落实《护士条例》等法律法规,以及国家关于关心关爱医护人员的要求,依法依规保障护士在工资待遇、社会保险、卫生防护等方面的合法权益。确保护士享受与其他医务人员同等的执业晋升、教育培训,改善护理工作条件,为护士提供必要的卫生防护和医疗保健条件,预防职业暴露,确保护士合法权益。此外,《规划》在“拓展护理服务领域,补齐护理短板弱项”方面也做出明确指示。
健全老年护理服务体系
《规划》指出,要增加医疗资源供给,扩充老年医疗护理服务资源,因地制宜合理增加提供老年护理服务的机构和床位数量。增加从事老年医疗护理服务的护士数量,探索发展医疗护理员执业队伍,充实老年护理人力资源,强化人员培养培训。规范老年护理人员服务行为,创新多元化老年护理服务模式,探索三级医疗机构老年标准化病房建设。同时大力发展社区和居家护理服务,推进老年护理区域联动,不断满足居民健康服务需求,逐步形成覆盖生命全周期、健康全过程的护理服务体系。
《规划》提出,要明晰基层护理职能定位,拓展基层护理服务范围,精准对接基层护理服务需求,推动优质护理资源延伸,充分发挥基层护士在预防、保健、医疗、康复、健康教育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开展基层医疗机构护士专业化培训,加大社区专科护士培养力度,提升基层护理执业人员解决基层患者健康问题的综合服务能力。支持有条件的二级以上医疗机构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立护理专科联盟、专家联合团队,通过医联体、对口支援、远程培训等方式,切实发挥优质护理资源的帮扶带动作用,通过下沉或输出管理、培训、技术等方式,切实帮助提高基层护理服务能力。加快基层护士队伍建设,增加基层护士人力配置。采取“请进来、送出去”等方式加大基层护士培训力度,切实提高其常见病、多发病护理,老年护理、康复护理等专业服务能力,促进基层护理与城市医院护理同质化。
《规划》明确,要规范中医护理常规、方案、技术操作标准,开展中医护理适宜技术规范化培训,加强中医护理技术在临床护理中的规范操作,推进中医护理技术操作同质化进程。运用中医理论知识进行辨证施护,为患者提供整体的中医特色护理,努力提高中医护理技术水平和护理服务能力,持续提升中医护理服务质量。
深入推广中医护理技术
《规划》提出,要发挥中医护理在疾病预防、治疗、康复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创新中医护理服务模式,积极推动中医护理门诊的建设,拓展中医护理服务范围和能力,大力宣传和推广中医护理适宜技术,促进中医护理的观念和技术深入社区、深入家庭、深入人心。
加强中医护理人才培养
《规划》指出,要加强中医护理人才培养,发展中医护理教育和中医治疗专科护士培训,通过系统化、规范化的中医护理培训,优化中医护理人员的质构层次,形成适合中医护理工作发展需要的人才培养模式。
提高中医护理科研创新能力
《规划》提出,要搭建中西医结合护理科研创新平台,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方法开展具有中医特色的护理研究,推动中医护理发展,切实提高中医护理服务能力。
临床护理工作虽然看似简单,但实则是一门高深学问,护理质量优劣与否,甚至直接关系到患者的健康恢复状况,故此,我们从中不难看出护士的重要性。对此,
再生医学网表示,此项政策的推出,相信能够极大激励广大护士群体的工作积极性,并提升自我认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