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医疗机构而言,医疗耗材大规模集采是一项重点任务,其中,尤以眼科与骨科医疗耗材集采最为重要。从临床诊疗数据来看,近年来,眼科与骨科两大科室对相关医疗耗材的需求十分旺盛,这也直接决定了眼科与骨科
医疗耗材集采的紧迫性与必要性。
再生医学网获悉,近日,北京、内蒙古、四川等地相继公开发布了开展眼科及骨科两类医用耗材历史采购数据填报工作的相关通知。
根据通知,本次历史采购数据填报涉及的产品范围如下:眼科类医用耗材包括人工晶体、晶体植入器及眼用粘弹剂等;骨科类医用耗材包括锚钉、修复用缝线、界面固定钉、横穿固定钉、软骨固定钉、软组织固定钉、可调式固定板、不可调式固定板、人工韧带系统、半月板修复移植系统、关节镜配套系统、脉冲冲洗器、钻头、磨头、刨刀、异种骨、
同种异体骨、人工合成骨及骨形成蛋白等。时间进度表也已出炉。
根据要求,2023年3月17日14时-31日17时医疗机构进行历史采购数据填报;地市级医保部门审核截止时间为2023年4月3日17时。有业内专家预测,由于涉及品类相对简单,此轮集采可能在今年上半年就会进一步推进。
与前三轮国采不同的是,第四轮国采不再只局限于单一品类,而是眼科和骨科耗材一起来,但据业内专家推测,按照一品一策的要求,这两类耗材在规则上应该会有区别。比如,就有业内人士表示,人工晶体集采相对来说比较简单,并且之前已经通过联盟集采基本覆盖全国了,这次
人工晶体被纳入国采,应该会在之前的价格基础上再降一些。
截至目前,全国所有省份都已开展人工晶体带量采购,但整体降幅不像冠脉支架等耗材那么大,降价多在四到五折左右。
尽管人工晶状体相较于人工关节、脊柱类医疗耗材而言,价格已算便宜,但仍存在一定水分。因此,不少业内人士认为,通过本次集采,人工晶体价格的水分或将进一步得到挤压。对此,
再生医学网表示,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将会实现人工晶体移植“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