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作为拥有14亿人口的超级大国,对医疗资源的需求可谓海量,特别是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更是凸显出医疗资源不足的窘况。与此同时,随着社会文明发展与进步,人们愈发重视自我健康,对高质量医疗服务的需求也越发旺盛。这也决定了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的必要性与紧迫性。
再生医学网获悉,近日,国家卫健委印发了
《医疗质量控制中心管理规定》,并由医政司对该《规定》进行了专业的政策解读。
主要内容
《规定》针对新时期的要求和质控中心管理运行中存在的共性问题,从质控中心的规划设置、工作职能、运行监管等方面细化管理规定、明确工作要求。一是明确质控中心规划设置。统筹规划质控中心的专业领域和工作方向,合理布局。首批规划设置的质控中心包括临床、医技、管理3大类6个领域60个具体方向。二是建立质控中心动态管理机制。完善各级质控中心的产生机制,建立公开透明、择优设置的制度;建立质控中心退出机制,对
质控中心进行动态调整,充分调动和激发质控中心的内生动力。三是强化质控中心工作保障。要求各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对质控中心开展工作予以政策保障,对挂靠单位为质控中心开展工作提供的支持和保障作出基本要求。四是规范质控中心运行管理。对质控中心的职责任务、组织架构、人员配置、数据使用、资金管理等方面作出规定,进一步强调目标导向,在保障质控中心有序合规运行的同时,提升工作效率。
工作要求
各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根据本辖区质控工作需要和上级质控中心的设置情况,做好本级质控中心的规划、设置、管理和考核工作,确保质控中心专业布局合理、择优设置,并为质控中心开展工作提供充分的政策保障,利用质控中心不断提升医疗质量安全水平;挂靠单位为质控中心工作开展提供必要的设备、设施、人员和经费等保障条件,确保质控中心工作有序开展。
各级质控中心在本级行政部门指导下,按照要求充分掌握本专业本辖区医疗质量安全现状,充分挖掘、分析、利用医疗质量安全数据,定期发布质控信息,制定质量安全改进长期规划、方案以及当前改进目标的综合策略和具体改进措施,发挥行业管理和引领作用,指导各级医疗机构落实医疗质量管理要求,促进医疗质量安全同质化,保障患者安全。
医疗质量管理是临床医学诊疗过程中无法绕开的一环,唯有确保医疗质量,方能真正实现治病救人的医学使命。对此,
再生医学网表示,随着该政策的推行落实,相信能够显著提高我国临床医学的质量水平,从而让更多有就诊需求的患者能够从中获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