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制,是事业单位的优势之一,拥有一个编制,是无数人的梦想。但与此同时,各事业单位也拥有人数众多的编外人员,特别是在医疗领域,编外医务人员数量尤多。随着事业单位迎来编制改革,许多编外医务人员即将面临被裁,对于他们而言,又该何去何从?
再生医学网获悉,近日,哈尔滨市官方发文表示,为了加强和规范事业单位编外用人管理,将集中力量和时间开展市级机关事业单位编外用人清理规范工作。
《方案》明确,此次专项整治行动的对象为市级机关、市属事业单位(以下简称“用人单位”)现有雇员、行业专职人员、工勤人员和单位自聘人员(统称“编外用人”)。
医院、高职高专、公证处、仲裁办等用人主体要结合专业和实际需要,自主开展自聘人员清理规范工作,并逐步将已自聘人员转化为社会化服务外包形式。
其中,市直机关编外用人原则上5年内精简完毕,每年精简不少于本单位编外用人员额的20%;市直事业单位编外用人结合职能调整情况及空编率适度精简。
据悉,编外用人清理规范工作从3月开始到6月底结束,其中组织实施,也就是各医院清理编外用人的这一阶段,需要在2023年5月30日前完成。
同时,还要求用人单位对部门(单位)制定的编外用人相关文件进行筛查,对不再适用或已失效的编外用人相关文件或标准,进行修订或废止。要核清编外用人数量、岗位、经费等相关管理情况,明确用工岗位,若是现有的编制人员能保证正常工作开展的,不准使用编外人员。
长期以来,编内编外人员“同工不同酬”的怪诞现象颇受世人争议,为此,国家有关部门希望通过精简人员来消除这一争端。对此,
再生医学网表示,随着该项政策的实施,对于编外医务人员而言,既是一项挑战,也是一种机遇,希望能够好好把握这次转折之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