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种类型的
医用耗材正逐渐成为临床医生不可或缺的重要“助手”,从简单的伤口处理,到大型外科手术,几乎都能够看到医用耗材的身影,这种庞大的需求量也决定了医用耗材的身价甚是“金贵”。为了减轻患者的就医负担,国家通过带量采购等形式来“砍价”集采。
再生医学网获悉,近期第四批国家组织高值医用耗材集采在天津开标,并产生拟中选结果,预计每年可为患者减负155亿元。
据介绍,第四批国家组织高值医用耗材集采包括
人工晶体、运动医学两大类相关高值医用耗材,中选产品平均降价70%,将广泛惠及接受晶体植入的白内障患者,以及因劳动、运动肌肉韧带受损需施行运动医学手术的患者。
第四批高值医用耗材集采4亮点
亮点1:平均降价七成
按集采前价格计算,此次集采产品的市场规模约155亿元,其中人工晶体类耗材65亿元,运动医学类耗材90亿元。人工晶体及运动医学两大类医用耗材,拟中选产品平均降价70%。其中,人工晶体类耗材平均降价60%,预计每年可节约费用39亿元;运动医学类耗材平均降价74%,预计每年可节约费用67亿元。
亮点2:高端人工晶体受欢迎
目前中国市场上患者使用的多数还是单焦点晶体,能解决防盲治盲问题,但结合了纠正散光、老视等功能性晶体在我国市场渗透率仍低。国采降价后,可提高高端产品和技术的市场接受度。
亮点3:骨科四大类高值医用耗材集采全覆盖
我国骨科高值医用耗材主要有四大类,目前国家集采已完成了人工关节和骨科脊柱类耗材集采,而各地联盟也广泛开展了创伤类骨科高值耗材集采,因此在完成本次运动医学类高值耗材集采后,基本实现了骨科四大类高值医用耗材集采的全覆盖。
亮点4:更加尊重临床、促创新
促进国产替代仍是国家集采的重要目的。第四次国家带量采购落地后,国产厂商有望通过带量采购放量,尤其是多焦人工晶体产品等多数靠进口、运动医学国内大量公司产品仍处于前期成长推广阶段。此次集采实施后,加速国产替代。
此次集采还呈现“尊重临床”的特点,充分尊重和考虑临床对医用耗材的使用习惯。
四批国家高值医用耗材集采3趋势
趋势1:降价幅度趋于缓和
2020年第一批国采是冠脉支架,93%的降幅令人印象深刻,2021年第二批国采是骨科关节,平均降幅为82%,2022年第三批国采是骨科脊柱,平均降幅为84%,刚刚公布的第四批国采覆盖人工晶体、运动医学相关高值医用耗材30个品种,拟中选产品平均降价70%左右。可见,国采产品价格的降幅趋于缓和。
趋势2:国采规则设计持续优化
总结此前经验的基础上,第四批国采的规则更加精细化、科学化,包括设置了分单元分别竞价,即综合考虑医疗机构需求、企业供应意愿和供应能力等因素,将企业按照A、B竞价单元进行申报;在分量规则方面,按照量价挂钩要求,中选产品按照报价由低到高进行排名,根据排名先后梯度分配基础量。
趋势3:国采推动国产化率提升
从此前三批国采的情况来看,进口品牌终端价格降幅较大,导致进口产品渠道利润空间大幅压缩,对经销商的吸引力减弱,这样一来,进口品牌的渠道优势被大大降低,国产厂商的比较优势就会显现出来,尤其是对于那些在生产制造、渠道物流、销售推广、研发能力等方面有优势的国产龙头企业来说,获取更大的市场份额成为可能。
随着本轮高值医用耗材集采工作的顺利完成,不仅压缩了医疗机构的采购成本,减轻了患者的就医负担,同时也为广大药械企业提供了充足订单,可谓一举多得。对此,
再生医学网表示,相信随着本次集采工作的完成,定能够在原有的基础上进一步减轻患者的经济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