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
医用耗材集采政策施行以来,已取得初步成效,医疗机构采购成本得到进一步压缩,相关疾病诊疗费用也得以减少,百姓从中获得了实惠。但需要指出的是,在药械集采政策施行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比如,约定采购量不达标等。为了更好地执行集采政策,医保部门针对这些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系列的解决方法。
再生医学网获悉,近日,山东省医保局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药品和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全流程管理的通知》,明确进一步加强药品和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全流程管理。
《通知》提出,依托山东省药品和医用耗材招采管理子系统集采全流程监测系统,不断提升对集采执行情况的信息化监测能力。分批加快推进集采医用耗材全流程监测,先行上线国家组织集采
冠脉支架监测功能,2024年底前实现各批次在执行的集采医用耗材监测功能全面应用。
1、确保完成中选产品约定采购量
医疗机构协议采购量完成后,仍应优先采购质优价宜的中选产品,未完成约定采购量、非中选产品使用量占同品种药品耗材总使用量的比例高于50%,相关品种视为考核不合格。
2、优化考核方式不搞“一刀切”
考核中选产品采购情况时,应综合考虑各种因素。结合采购平台中选产品供货量、配送率等指标,将保障供应作为综合考量因素,客观反映医疗机构中选产品采购情况。探索开展医疗机构订单数据考核,对超常规订单、同一时间段对同一药品频繁下单的医疗机构,加强考核约束。
3、加强高价可替代药品采购监测
重点关注高价可替代药品采购量变化情况,对于明显超出上年度采购量的医疗机构,要及时示警,医疗机构要坚决杜绝不报量以及未完成约定采购量而大量采购高价可替代药品的情况。探索开展可替代药品采购量占比指标监测,完善可替代药品监测方式。
4、提升中选产品院内管理水平
医疗机构要加强中选产品院内管理,对于大量使用高价非中选、可替代药品以及不落实相关医用耗材系统(组套)采购政策,大量使用超过该组套中选价的,医疗机构在收到通报后要及时传导至医务人员,不断提升院内管理水平。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始终困扰着广大病患群体。为了更好地解决这一问题,国家有关部门依托医保政策,提出了药械集采策略。对此,
再生医学网表示,随着该项政策的施行,相信将有助于推动我国医保政策的优化变革,让百姓从中获利。